週末陪Wendy練琴,聽說了這樣一件事:
和Wendy一起練琴的小男孩俊俊,因不滿被媽[媽.逼]著練琴,於是猛地把門關上,反鎖了。氣急敗壞的媽媽竟然用斧子把門,劈!開!了!
最後,俊俊當然是被狠狠地教訓了一番,帶著眼淚乖乖去練琴了。
聽完,真的是太心疼這個孩子了。
媽媽狠狠劈門的那個情景,怕是會永遠定格在孩子心裡了吧。
每一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,希望孩子各方面都發展得好。但是,孩子有自己的發展規律,有些事情急不得,逼迫往往會適得其反。
01 逼孩子勇敢
有一個朋友,對女兒要求特別嚴厲。她的口頭禪是:
女兒一歲半的時候,走不動要抱抱,她說什麼也不抱,必須讓孩子自己走到路盡頭。
女兒學舞蹈,跳不好下課就要一直跳,直到動作達到標準為止。
女兒怕黑,那乾脆就讓她哭到習慣。
她說:只有這樣,孩子將來才能勇敢。
女兒上小學時,一次在體育課上暈倒了。
原來,她週末逼著女兒爬最高的素質拓展道,女兒一腳踩空,摔傷了胳膊。但因為怕媽媽責怪她不勇敢,所以一直憋著不敢說。
朋友只關注孩子的行為是否勇敢,卻忘了媽媽的關愛、理解和保護才是孩子勇敢的由來。
勇敢從來不是逼出來的,而是孩子從內心自然生長出來的。
只有內心有充足的愛和能量的孩子,才敢去大膽嘗試,才能擁有真正的勇敢。
02逼孩子外向
許多家長都有一種思維定勢:孩子內向,對以後的人生發展很不利。
他們看不得孩子害羞、沉默、悶悶不樂,總是逼著他們變得活潑、大膽表達、融入集體。
內向的孩子,心思更為敏感,承受力也比較差,越是被逼外向,內心越是痛苦。
心理學家卡爾·榮格認為: 外向和內向沒有優劣之分,只是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而已。
外向的孩子通過社交獲取能量,內向的孩子探尋內心獲取能量。外向與內向,都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。
要想讓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,父母首先要以平和心接納孩子,不要給他打上不好的標籤。
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礎上,父母再加以引導,讓孩子慢慢變得自信大方,能夠大膽表達自我。
只要方法得當,在性格定型之前,我們都能夠幫助孩子變成更好的樣子。
03逼孩子聽話
養孩子最痛苦的是什麼?
「乖」「聽話」,這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。誰家若有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,一定羨煞旁人。
然而,越聽話的孩子,長大後過得越辛苦。
有著「天才美少女作家」之稱的蔣方舟,從小就是一個聽話乖順的孩子,但她說這是自己最大的性格弱點。
因為她做任何事情之前,都先想著順從迎合別人,不管自己快樂不快樂。
有一次,她和男友發生矛盾,明明自己很煩,卻還是不停道歉。
男友不依不饒地打了十幾個電話,以至於她看到電話就發抖,不知道該怎麼應付。
心理學家認為,過於聽話的「乖孩子」容易陷入兩個困境: 叛逆,或是缺乏主見。
內容未完結,請點擊“第2頁”繼續瀏覽。